內蒙古美城建設集團有限公司
地址:內蒙古烏海市海勃灣區祥泰小區轉角樓11層1101-1124室
聯系電話:400 0473 599
聯系電話:0473-8888880
網址:www.airmaxbase.com
郵箱:nmgmcszyl@163.com
發布時間:2015/5/23 來源:統籌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化
5月22日消息:綠色化是綠色發展的升華,是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的一場革命,需要全社會的共識。今年5月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印發的《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》(下文簡稱《意見》)中明確要求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、城鎮化、信息化、農業現代化、綠色化,建設美麗中國,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。
生態文明理念的形成,也是我國努力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的過程。改革開放以來,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,經濟規模不斷擴大,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,但也付出了過大的資源環境代價。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明顯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,資源約束趨緊,環境污染嚴重,生態系統退化,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,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剛性約束。為破解資源環境約束,生態文明建設呼聲日高。
1998年長江全流域洪水后,國家啟動了退耕還田、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建設工程。中共中央、國務院認識到了生態建設的重要性,2003年6月,在《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》中,提出了建設山川秀美的生態文明社會的要求。十七大系統提出,建設生態文明,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、增長方式、消費模式。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“五位一體”總布局,明確了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、全面促進資源節約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、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等四項任務。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,要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,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,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。加快生態文明建設,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、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內在要求,是堅持以人為本、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選擇,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抉擇,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、維護全球生態安全的重大舉措。
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途徑是綠色發展、循環發展、低碳發展。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建立在資源得到高效循環利用、生態環境受到嚴格保護的基礎上,與生態文明建設相協調,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、產業結構、生產方式。
綠色發展是一種環境代價小、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有機統一的發展,是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約束條件下的發展,是與資源環境“脫鉤”的發展,要在保護中發展,在發展中保護,防治環境污染和修復生態系統,減少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。綠色發展最初出現在“十二五”規劃中,覆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、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、加大環境保護力度、促進生態保護與修復、加強水利和減災防災體系建設等六個領域。
循環發展是一種資源循環利用的發展,是一種環境友好的發展方式,重要途徑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。循環經濟是按照減量化、再利用、資源化、減量化優先的要求,在生產、流通和消費等環節,變廢為寶、化害為利,力爭吃干榨凈,物盡其用,目標是改變傳統的大量開采、大量生產、大量排放的“資源-產品-廢棄”的線性增長模式,按照“上游廢物變成下游原料”、“過程耦合”和“資源共享”等關系延伸產業鏈,形成“資源-產品-廢棄-再生資源”的集約增長模式。
低碳經濟是一種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的發展,需要能源生產和消費的革命支撐,是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不斷下降的發展,涉及生產方式、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一場全球革命。低碳發展,要求節能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,增加森林碳匯,本質是不斷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,應對能源生產和消費引起的氣候變化,將全球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上,不至于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。
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是有機的統一。三者均要求在經濟發展中盡可能地節約資源,少投入、高利用、少排放,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;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,維護自然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和凈化能力,達到廢物最小化、資源化、無害化,降低經濟活動對資源環境的過度使用及對人類健康造成負面影響,三者相互補充,相互促進。綠色經濟力求減少污染物排放,也可以促進二氧化碳減排;低碳經濟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也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;發展循環經濟,不僅可以提高資源生產率,也可以起到環境保護的效果,既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,也減少了廢物(包括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)的排放。
總之,綠色循環低碳發展,均可以通過企業入園、產業集聚和產業鏈延伸等方式,降低交易成本、提高競爭力的目的??梢哉f,發展綠色經濟、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并行不悖,均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實踐。用發展的途徑解決我國發展中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問題,也是我國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。
綠色化有三層含義。第一是公眾熟悉的綠化或植樹造林,從而使群眾看得見、感覺到的居住環境有一個根本改變;否則,綠色化就停留在口號上了。治理荒山、水土流失及植樹造林提高植被覆蓋率等,均有一個過程;目標是“地綠”。第二是傳統產業綠色化,重要途徑是推進節能、降耗、減排等方面的工作,使生產同樣的產品消耗的能源、原材料、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等盡可能降下來,或生產同樣的產品消耗的資源盡可能少。換言之,以同樣的資源投入生產盡可能多的產品,發展形成節約資源、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、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。第三是發展綠色產業。綠色產業,既可能覆蓋所有戰略性新興產業,也可能僅僅是節能環保產業,本質是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,不僅順應國際潮流,也可以緩解資源環境約束。綠色產業可以成為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的發展重點,也會形成亮點和特色?!兑庖姟分幸髤f同推進新型工業化、城鎮化、信息化、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。綠色化是過程,也是結果。生態環境保護、傳統產業綠色化、發展綠色產業等需要一個過程,不可能一蹴而就;結果應當是天藍水清地綠。
綠色發展涉及的部門眾多,應統籌協調,形成合力。轉變觀念非常重要,迫切需要形成共識;如果一些新的理念不能被基層干部和公眾所理解、所熟悉,就可能出現“中央政策出不了中南海”、好的理念不能用于指導實踐的結果。因此,應處理好政府、企業和公眾關系,形成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長效機制。政府要在法律法規、標準標識、市場準入、監督檢查等方面發揮作用,創造一個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,彌補“市場失效”。企業是發展主體,要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,提高國際競爭力,形成節約資源、保護環境的生產方式。綠色化需要公眾參與和行動,改變人們的消費模式,用資源消耗少、環境污染少的方式,維持人們的生活,使我們擁有一個低碳的健康生活。
版權所有:版權歸內蒙古美城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網址:www.airmaxbase.com
地址:內蒙古烏海市海勃灣區祥泰家園轉角樓十一層1101-1124室 電話:0473-2275499 售后熱線400 0473 599
網站設計:浩誠物聯科技 蒙ICP備14003162號